關于哮喘的常見誤解
支氣管哮喘(簡稱哮喘),是一種常見的以慢性氣道炎癥為特征的異質性疾病。據統計,全球約有3億哮喘患者,其中,我國成人哮喘約占4500萬。
哮喘的典型癥狀為反復發作的喘息、氣急、胸悶或咳嗽,夜間或凌晨多發,常與接觸過敏原、冷空氣、理化刺激、上呼吸道感染、運動等有關,多數患者可以自行緩解或經治療后緩解。
臨床上還存在沒有喘息癥狀的不典型哮喘,如以咳嗽為唯一癥狀的咳嗽變異性哮喘,或以胸悶為唯一癥狀的胸悶變異性哮喘。
目前成人哮喘尚不能根治,但長期規范化治療可使大多數哮喘患者達到良好或者完全的臨床控制,能使哮喘患者與正常人一樣生活、學習與工作。
誤解1:哮喘都是遺傳的
哮喘是一種復雜的、具有多基因遺傳傾向的疾病,其發病具有家族聚集現象,親緣關系越近,患病率越高。但具有哮喘易感基因的人群發病與否受環境因素的影響較大。
環境因素包括過敏性因素,如室內過敏原(塵螨、家養寵物、蟑螂)、室外過敏原(花粉、草粉)、職業性過敏原(油漆、活性染料)、食物(魚、蝦、雞蛋、牛奶)、藥物(阿司匹林、抗生素)和非過敏性因素(如大氣污染、吸煙、運動、肥胖、壓力等)。
誤解2:一旦診斷哮喘,就須終身用藥
目前成人哮喘不能根治,不過,長期規范化治療可使大多數患者達到良好或完全臨床控制,即大多數哮喘患者需要長期用藥,但長期用藥≠終身用藥。當哮喘患者在使用最小有效劑量藥物治療的基礎上或不用藥物,能使其與正常人一樣生活、學習與工作。
哮喘是一種異質性疾病,故其治療需要結合患者個體情況進行評估。部分患者能找到引起哮喘發作的過敏原或其他非特異性刺激因素,使患者脫離且避免接觸這些危險因素是防止哮喘發作最有效的方法。但大部分患者沒有明確的過敏原或過敏原無法完全避免,故該用藥時還是需規范用藥。哮喘的長期治療采用的是階梯治療方案:如果當前治療方案不能使哮喘患者病情得到控制,便應升級治療方案直至達到哮喘控制;當哮喘控制之后并能維持至少3個月,且肺功能恢復并維持平穩狀態,可考慮降級治療。具體藥物升級或減量方案,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患者要定期進行隨訪和評估。
誤解3:作為哮喘患者,
除了聽醫生的話,自己什么也做不了
增加哮喘患者自我對于疾病的認識有助于提高療效、減少復發、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哮喘患者應在專科醫生與護士指導下學會疾病的自我管理,包括掌握正確的藥物吸入方法,知曉藥物相關不良反應,了解哮喘的誘發因素以及避免誘因的方法,學會在家中自行監測病情變化并進行病情評估,掌握峰流速儀的使用方法,堅持記哮喘日記,懂得識別哮喘急性發作,知曉急性發作時簡單的緊急自我處理方法,了解什么情況下應去醫院就診。哮喘患者良好的自我監測,能夠幫助其遠離哮喘的反復發作。
誤解5:得了哮喘就不能運動
哮喘患者并不意味著其不能運動,即只要哮喘得到很好地控制,是可以適當運動的。哮喘急性發作期不建議患者進行體育鍛煉,當病情在穩定期內,哮喘患者可以進行適當的體育運動以增強體質。但哮喘患者在運動類型的選擇上有其特殊性,可以選擇如游泳、劃船、散步、慢跑、瑜伽等項目,不適合選擇一些需要大量出汗的項目,如登山、長跑、沖刺短跑。在運動過程中,患者應循序漸進,根據自身的狀況選擇合適的項目,如身體出現不適,應立即停止運動。





